县区分站:贵池区 | 东至县 | 石台县 | 青阳县
无障碍浏览 | 登录 | 注册
首页|
村里来了北京人——记石台县丁香镇梓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振杰
信息来源: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:2024-06-14 08:49 点击次数:1084

从北京到梓桐1200公里。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振杰,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开繁华的都市,来到偏僻的山村梓桐,成为这个村子的“领头人”。

从梓桐到北京也是1200公里。刚刚摆脱贫困不久的梓桐人,根本想不到有一天会有一个北京人来到这里,帮他们振兴产业、建设家园、走向富裕,成为他们的“家里人”。

2023年4月,39岁的李振杰从中国建材集团国际装备有限公司下派至梓桐村挂职。从一名央企干部到一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,李振杰变的是岗位角色,不变的是初心使命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和村两委干部一道,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油加薪。

100多张合影的故事——老百姓经常“看到他”

2023年春节后,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发出征集令,号召年轻干部到集团援建的石台县丁香镇梓桐村,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。

李振杰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:“因为过去经常在海外工作,脱贫攻坚我没有赶上,这次助力乡村振兴一定不能错过。”

“你没在农村工作过,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,老百姓会接纳你吗?”2023年4月的一天,带着对遥远山村的强烈期待和对前路未知的一丝不安,李振杰收拾好行李,踏上了南下的高铁。临行前,他把家里闲置的“拍立得”相机塞进了包里。

为了尽快熟悉村情、融入工作,李振杰从村两委干部入手,通过沟通交流,对梓桐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。

梓桐村村域面积16.33平方公里,山多地少,林地面积20255亩,耕地面积只有485亩。全村8个村民组,共有居民285户、1027人。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90人,2017年梓桐村整村脱贫出列,2020年梓桐村整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
尽管摘掉了“贫困”帽子,梓桐村的村集体经济依然很弱,村集体收入主要以田地、山场、厂房租赁为主,加上光伏发电,一年也就20多万元。全村8个村民组有6个位于高山,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817亩茶园和860亩板栗,加上外出务工收入,日子过得并不富裕。

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”对于驻村工作目标,李振杰心里有了底。

“挂职驻村,一定要‘住’进老百姓的心里,让老百姓时时刻刻能够看到你。”从5月份开始,李振杰逐户上门走访。谁知道,走访刚刚开始,就在他的联系户汪开田家遇到了难题。

李振杰操着一口的北京话,儿化音特别明显。67岁的汪开田听着特别费力。汪开田不善言辞,和陌生人说话一紧张就磕巴,李振杰压根听不懂,只能求助地望着同去的梓桐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朱绍怀,等着他“翻译”。汪开田和老伴面面相觑,心里直打鼓:这个北京人,能吃苦?能干事?于是表情也开始漫不经心起来。

这时候,李振杰拿出随身携带的“拍立得”相机,和汪开田老两口照了一张合影。当他把照片递到老乡手中,当感光成像的画面逐渐清晰,照片上的笑容逐渐绽放开来,汪开田紧紧握住了李振杰的手,摇了又摇。

接下来的三个月,李振杰一口气走访了100多户老百姓,耐心倾听群众诉求,提出致富增收建议。

三个月下来,贴身的“翻译”“下岗”了,李振杰与老百姓的交流更方便了,走访的次数也更多了。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,乡亲们经常看到李振杰的身影。

李振杰和乡亲们拍了100多张合影,乡亲们把照片压在玻璃板下、贴在墙上。照片上,他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。亲友来访,总是不忘介绍一下:看,这是我们的第一书记,北京来的。

9个洗衣棚的故事——群众有事就会“想到他”

山里的天气,娃娃的脸。前半晌还是艳阳高照,后半晌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。裴子春和几个老姐妹在水井旁不慌不忙地洗着衣服、唠着家常。“自从建了洗衣棚以后,我们在这里洗衣服日晒不到、雨淋不着,村里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、好事。”

梓桐村多水井,前些年没通自来水,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靠着几口水井。如今,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,到井边洗衣服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。

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。

一次走访的时候,有村民找到李振杰反映:“下雨天到水井边洗衣服不方便,要是能建个雨棚就太好了。”

“群众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走访结束后,李振杰立刻回到村部,召开村两委会议,商议决定,在每个村民组集中建一个洗衣棚。2023年8月开始,梓桐村先后在8个村民组建了9个洗衣棚,一共只花了10万元。有人议论,花这么多钱只为洗个衣服不淋雨,值得吗?李振杰说:“花在民生上的钱,每一分都是值得的。”

经过几个月的走访,李振杰真正“走”进了老百姓的心里,老百姓有什么开心事都想跟他分享,有什么烦心事也想找他倾诉。

因为身体原因,汪开田不能从事重体力活,常年在家养蜜蜂。去年7月,汪开田发现蜜蜂被胡蜂吃了,便用火把烧胡蜂巢,不想腿被胡蜂蜇伤,在县城住院花了近千元医药费。李振杰了解情况后,担心胡蜂危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,立即联系蓝天救援队,上山清除了村里好几个胡蜂巢。

10月,汪开田家的蜂蜜迎来大丰收,400斤蜂蜜没有销路。犹豫再三,汪开田拨通了李振杰的手机,期期艾艾地说:家里蜂蜜卖不掉,能不能想想办法。李振杰一口答应了下来。放下电话,李振杰了解到其他养蜂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,于是联系中建材电商帮扶平台,采收梓桐村脱贫户蜂蜜1000斤。

当2万余元蜂蜜款交到汪开田手中,汪开田的眼里满是泪水。“我以为你来只是走走过场,没想到真心实意帮助我,真的太感谢了。”

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。出门在外的年轻人牵挂着家里的老人孩子。“ 一老一小”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李振杰关注的重点。驻村一年来,李振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,持续办好“善建公益七彩课堂”,为丁香镇“善学书屋”捐赠读物1000余册,为石台县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文具300余套,联系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名志愿者爱心陪伴100余名留守儿童;开展“端午粽情聚民心”“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”敬老活动等特色活动,让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
“被村民想到,意味着被群众信任,于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幸福与感动。”李振杰在他的工作日志里写道。

 1个产业和1条“产业路”的故事——乡亲们非常“感谢他”

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,李振杰只是个下来挂职的“芝麻小官”。

“小官”也有大梦想——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李振杰希望挂职期间能做点事,帮助梓桐村和乡亲们走上产业振兴路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等他挂职期满回到北京,远在1200公里之外的乡亲们还能记得他,还会偶尔地想起他。

近年来,丁香镇大力发展西洋参、香榧等“林下经济”。梓桐村自然资源丰富,适合发展西洋参种植,但是村民对西洋参种植信心不足,导致村党组织推进项目十分困难。

为打消村民们的顾虑,李振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,多次召开村民组会议、举办村民夜校宣讲产业政策和西洋参种植技术,并与安徽鑫润西洋参科技有限公司多方对接,共同商议合作方案。历经3个多月的前期准备,终于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,西洋参种植基地项目开工建设。

李振杰算了一笔账,“建设西洋参产业基地200亩,成熟采收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,年均提供用工200多个。”

西洋参基地位于田村组阴坑山场,从山下到基地,步行至少需要半个小时,而且道路崎岖,其中一段毛竹被砍,只剩下尖尖的竹签藏在草丛中,就像是一个连着一个的陷阱,一不小心就会刺伤脚底。

“再苦再难,也要修一条路上山。”李振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修路,解决产业发展运输难题。

这条“产业路”长2公里,预计投资45万元,目前已经完成招标,计划9月底修好。

“产业路”竣工后,不仅连通了西洋参基地,也方便附近山场木料运输,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,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李振杰主动参与招商工作,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成功招引九华粮品有机产业园落户梓桐村,项目一期投资2000万元,建设150亩养殖基地及3000平方米鸡蛋分拣中心,并实施配套项目3个。中国建材集团投入资金1080万元实施援建丁香镇乡村振兴园项目,园区新建厂房3栋,面积9216.30平方米,实现当年投资,当年见效,有效解决500名当地农民工就业。

在李振杰、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,2023年底,梓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.59万元,比2022年增长了5万余元。乡亲们感谢李振杰,发展的信心更足了。前不久,李振杰获评“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特色县先进个人”,带领乡亲们过好日子的干劲更大了。

订阅共产党员微信 订阅安徽先锋微讯公众号 订阅池州先锋微信